建筑行业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怎样的?

发布时间: 2022-01-14

中国建筑行业一直对信息化有免疫力,互联网是否会波及建筑业?“互联网思维”是否与建筑行业无关?

研究表明,建筑行业是需要互联网思维的行业之一。作为不透明的行业,行业的不透明造成了大的资源浪费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,也带来了项目管理水平低下,企业效益差,行业腐败严重等诸多行业问题。建筑业是需要互联网的行业,只是由于行业复杂性高、难度大,互联网相较其它行业较为缓慢而已。但建筑行业的互联网迟早发生,从社会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,也会发生。那什么是“互联网思维”?互联网思维在建筑行业的特点应该是:

一是超出客户价值的用户价值思维。互联网大量产品,收费是小部分,但互联网企业对用户关心备致,极力做大用户群,逐步将用户转换为收费用户,用户是用户群中很大大一部分。相对建企,产品不仅要考虑大业主的满意度,也要考虑小业主的居住使用体验。让不直接向你交费的用户(小业主)叫好,去影响大客户(建设方),让大客户离不开你,这才是终牌建设。

二是透明化思维。要放弃靠不透明才能赚大钱的思维,不再把关系竞争力作为主要竞争力,要建立在透明化时代,靠能力、靠价值,通过市场化竞争获得优势,而不是私底下交易获利。这就要在战略、品牌、成本能力上建立竞争优势。

三是扁平化思维,即建立“大后台,小前端”的管理体系。3~5个层级让企业与项目信息对称困难的建企,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,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准。互联网在BIM技术的联合作用之下,将实现扁平化的“大后台、小前端”的管理模式。为了做大,不断增加控制层级相当危险。互联网时代,做大不需太多的层级。

四是一切数据化,大数据成核心竞争力。一切业务、技术和管理信息都将数据化。社会和行业都将进入大数据时代。建筑作为较大的数据行业之一,又是没有数据的行业。在互联网和BIM的双重作用下,数据的价值和重要性将逐步体现。项目的工程量、建材和设备的产品数据浩如烟海,建企的大数据库将是行业的门槛之一。没有企业大数据库,管理和采购竞争力都将无从谈起。

五是品牌竞争和粉丝经济。互联网时代是信息充分传播,信息过载,若没有品牌号召力和拥戴你的粉丝,在市场上是很难立足的,信息的潮水将瞬间淹没你。建企需一个独特的品牌个性,需要一小批战略级客户(粉丝)围绕着你。

六是开放、共享、去中心化、平等、民主的精神将占据管理主导思想。企业内部的等级文化将弱化,部门壁垒需要拆除,更为平等。在企业社交平台上,各有专长的小组,可以成为部落中心,决策是自下而上的民主过程,不需行政太多干预,却能自我组织和严格监控运营。

互联网将荡平一切,建筑行业终将逃无可逃。当然互联网在变革建筑业的过程中,会与BIM技术联合作用。在这一变革过程,尽早拥抱互联网、尽早具备“互联网思维”的建企将获得生存权和发展权,反之将逐步被边缘化。